“当我老了,走不动了,我会在哪儿,度过晚年?”
“当我病了,听不清了,可否有人,关心体贴?”
嘴角微翘,不惑之年的我的脑海里,有时竟然会有这种念头。但是我想,南
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是首选的就诊之处。他成立于1995年,是依托南通大学附属
医院雄厚技术力量的二级综合型医院。
医院在追求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,注重人文关怀,院内院外经常涌
现出康复医院医务人员关爱患者的温馨画面,今天,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份感谢
信:
“顾主任,您好!
谢谢您,我一个月住院治疗,您不仅全身心为我治病,处处开设绿色通道利
于我的治疗,而且进行心理疏导,使我懂得了很多,得到了安慰。
在我住院第十六天下午出现了奇迹,30年前突发性耳聋留下的地动山摇的
耳鸣声小了,远了。自己不信,是不是幻觉?不是,是事实,是神奇,是水到渠
成,是顶级专家顾斌主任尽责尽力精心有效治疗的结果。万分感激!
您是一位“医德至上,医技精湛”年轻有为的好专家。是一位平易惊人,和
谐可亲的患者的贴心人。
今天,我要出院了,依依不舍,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,以书面道谢!同时谢
谢祁医生和小成。”
写信的王阿姨今年77岁,为什么古稀之年仍难抑激动情绪,也许是王阿姨
以为在目前并不乐观的医疗环境里,能遇到无微不至关怀而善待患者的医生是她
的福气,想借一己之力以写信,锦旗,表扬信的方式发扬这份美好;也许是因为
从某个细微的角度来看,当前医学的发展进步很快的同时,少部分人无意中忽略
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,光顾着治愈患者的病痛,而缺少了一些对患者最基本的
关爱,这对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都是不利的。
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教导我们:“医生有三大法宝:语言、药物、手术
刀。”在他看来,与患者沟通是最佳的治疗。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细节和态度。
有时候真诚的交谈本身就告诉患者你关心并重视他们,可能仅仅几分钟就可以感
受你的温暖。吴孟超院士也曾说过:“医学是一门温暖心灵的科学,医生之于病
人乃子女视于父母,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流光溢彩,民扬四方,而在于如何向
病人奉献天使般的温暖”。医务人员在医术上有高低之分,但在医德上必须是高
尚的。把医病当作是自己的朋友生病了而去表达友谊,让患者感到人性的温暖,
这才是对生命应有的珍视和尊重。所以,人文精神应该是医务工作者的基本素
养,具体体现有四点,一个是“善良”,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心;一个是“责
任”,肩负“健康所系,生命相托”的使命;一个是“智慧”,充满对知识的渴
望;还有一个“品德”,急病人所急,想病人所想的共情。
医学,没有了人文关怀,只是一门冰冷的、没有温度的机械、药物学科;人
文没有了医学,在疾病面前,在死神面前,只是无力的告白。只有两者完美的结
合,才是生活的科学艺术;才是人类固有的主题——爱,才是动人的旋律——还
是爱。
成秀玲 |